索尼 Sony A7C 小評:還要A6600幹嗎?

TECH OTAKU
Mar 27, 2021

--

給忙碌者看的一句評語:小而強大,小型A7 III再加實時追蹤可側翻螢幕

優點

  • 體積小+輕的全片幅相機
  • 側翻觸控螢幕
  • 高速自動對焦和眼睛/物件動態追蹤
  • 能用USB-C邊充邊用

缺點

  • 電子觀景窗(EVF)太小,放大倍率僅 0.59x
  • 還是用舊選單(不是A1/A7 SIII那種)
  • 握把不夠深

A7C拿上手的第一個感覺就是:天呀這真的是全片幅嗎?APS-C的大小但有全片幅感光元件,基本上除了Sigma的fp和fp L就沒有其他可比了。而且fp系列還要沒有EVF、機械快門。

雖然作為索尼入門級全片幅,但所給的規格一點也不入門。24MP BSI CMOS、5 級 5 軸機身防手震、側翻觸控螢幕、實時追蹤、6K 超取樣等等。也因為電池用了FZ100,續航力也比APS-C機好很多。機身加電池和記憶卡總重量也只有 509克,可以說是比A7 III還要優勝。但也因為這麼小但又要加這麼多功能,結果EVF也一起跟着變小了。對戴眼鏡的用家(我)來說,是不太方便。而且握把做得不夠深,手大的人可能會害怕拍攝途中弄跌。不過這些都不會嚴重到令人卻步。不過按下快門,聽到沉穩有力快門聲的時候,好像都忘記了這些缺點。

Sony SEL85F18, 85mm, F6.3, 1/100, ISO 12800

以下相片樣本全使用Samyang FE 35mm F1.8鏡頭拍攝,機身直出JPEG

F1.8, 1/4000, ISO 100
F22, 1/200, ISO 100
F8, 1/1000, ISO 100
F11, 1/400, ISO 100
F10, 1/800, ISO 100
F5.6, 1/800, ISO 100
F1.8, 1/40 , ISO 500
F1.8, 1/40, ISO 800

總體來說,A7C的對焦速度和準確度都非常優秀,其他品牌同級甚至更高階的全片幅根本沒辦法追上,這也是索尼一支獨秀的優勢。色彩方面,我覺得A7C的顏色比較淡和平實,不像富士/Leica那種一看就知道是那些品牌的顏色(就是沒特色,不過靠RAW後製就是另一回事了)。另外自動白平衡整體都是微微偏黃的,特別是在晚上的室內環境(最後兩張相片)。

至於錄影方面,因為有着輕便的體型、五級防震、側翻螢幕和實時動態追蹤,用來作手持YouTube自拍Vlog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也因為A7C機身輕的關係。剛剛推出的24mm F2.8 G餅乾鏡頭或者Samyang 18mm/24mm F2.8餅乾鏡也是非常合適的鏡頭,用變焦鏡拍攝會可能會有機身下墜的問題。不過要留意雖然它拍4K有6K 超取樣,它最高只能拍30fps(1080p最高120fps)和8 bit色彩。如果是以錄影為主要的用家要考慮是否選擇能拍4K 60fps和10 bit色彩的相機會較好。

雖然說A7C的直接對手是Canon EOS R/RP、Nikon Z5、Panasonic S1/S5、Sigma fp,但其實它也是自家A7 III和A6600的對手。對A7 III來說,A7C的出現,其實也代表A7 IV快將推出。也因為A7C搶了入門全片幅的地位,可以預計A7 IV將會又再提價。反而自家高階APS-C A6600才會受到最大衝擊。如果只是考慮購買Sony,A6600和A7C體積差不多,但只要多付一點,就有全片幅、側翻螢幕、更大的電池、更多的鏡群。有時候我甚至懷疑A7C的出現是為了退出高階APS-C市場做準備(順帶一提如果把APS-C E-Mount鏡頭放到A7C有效像素會變成1000萬),因為兩者的價錢根本差不多,可見全片幅的成本開始變得更平民化(EOS RP比A6600更便宜),高階APS-C的市場可能只有富士能夠站穩了。

對於想進入全片幅無反世界的用家,A7C雖然不是最便宜的入門機,但所用的E-Mount卻是鏡群數量最多最齊全的。如果你沒有對某些品牌的相機情有獨鍾,A7C基本上就是默認進坑相機吧。

--

--

TECH OTAKU
TECH OTAKU

Written by TECH OTAKU

科技宅,自己買了甚麼科技產品就會評測

No responses yet